5月17日,記者從翠亨新區獲悉,《中山翠亨新區加快創新藥物培育與集聚辦法(暫行)》(以下簡稱“辦法”)日前正式發布,從今年起,每年安排5000萬元扶持10-20個初創類創新藥物研發項目團隊,旨在鼓勵海內外創新藥物項目來新區發展,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扶持10-20個初創類創新藥物研發項目團隊
《辦法》的內容涵蓋了創業啟動資助、股權融資獎勵、項目貸款貼息、融資租賃補貼等支持條款,計劃從2023年起,每年在產業扶持資金中安排5000萬元,扶持10-20個初創類創新藥物研發項目團隊。通過財政資金的政策引領,撬動社會資本形成合力,對落戶在新區的創新藥物項目給予引導扶持,著力解決團隊在創業初期融資難的問題。
《辦法》規定了扶持領域,重點支持預防用生物制品1、2類,治療用生物制品1、2類,化學藥1類,中藥及天然藥物1類(不同劑型、不同規格合并計算)項目。
資助類別共分為四類。其中,創業啟動資助最高500萬元;股權融資獎勵最高500萬元;項目貸款貼息每年度最高100萬元,最長不超過3年;融資租賃補貼每年度最高100萬元,最長不超過3年。
翠亨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辦法》針對初創類生物醫藥項目的痛點進行獎勵,其支持力度大,目的是要集聚和培育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高層次創新藥物領軍團隊,將翠亨新區打造為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創新高地。
■從接受資助之日起10年內不搬離新區
記者獲悉,《辦法》還對申報企業做了明確規定,其中一項是在新區依法登記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初創型生物醫藥企業,成立時間不超過4年;或遷入新區的企業,遷入時間不超過4年。企業開發的藥物管線處于臨床前階段,在新區具有經營場地和人員,且正常運營。
同時,申報企業項目團隊由帶頭人和核心成員組成。團隊帶頭人應為企業的主要創辦人,是國內外相關領域內技術、產業或投融資專家,有5年及以上在國內外知名企業、高校、科研單位及相關機構從事研發或管理等崗位工作經歷。
對于企業的注冊資金也有清晰的規定:企業注冊資本不低于100萬元。申報時,核心團隊持股比例不少于51%,對企業擁有實際控制權。企業實繳資金需達到所申請扶持資金的10%,并要求企業擁有產權清晰的自主知識產權,或已簽署相關的知識產權轉讓協議。
記者注意到,《辦法》還規定,獲得《辦法》資助的項目應承諾公司注冊登記地、稅務征管關系及統計關系、公司的新藥注冊地在新區,從接受資助之日起10年內不搬離,并承諾本公司在將來條件具備時作為資本市場的上市主體。
■建設中山生命科學園,加快生物醫藥產業鏈布局
《辦法》在其他扶持獎勵措施方面也做了詳細的說明,尤其是優先支持股權投資,對獲得上述創業啟動資助或股權融資獎勵的企業,優先推薦給本區政府引導基金及其子基金予以股權投資。
同時,創業啟動資助和股權融資獎勵不疊加,該兩項資助可分別與項目貸款貼息、融資租賃補貼疊加。企業可根據申報時項目實際情況,按就高不重復原則在確定扶持類別后申報。獲得扶持后不再另外受理差額申請。單個企業每年累計可獲得的資助不超過700萬元。
《辦法》還鼓勵申報企業優先入駐中山生命科學園、西灣醫藥與健康產業園(含華南現代中醫藥城)、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孵化器。根據資金情況,在同等條件下對入駐上述三個園區的企業優先支持。
記者還了解到,生物醫藥產業是翠亨新區重點培育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新區正在加快生物醫藥產業鏈布局。目前,翠亨新區已經聚集了數十家研發型生物醫藥初創企業,生物醫藥創新產業集群效應逐漸顯現。同時,翠亨新區正建設中山生命科學園。園區功能集生物醫藥研發、技術突破、平臺服務、產業孵育為一體,定位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生物醫藥創新地標。
◆記者:何騰江◆通訊員:王錫炎
◆編輯:張言良◆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